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RFA“心灵之旅 ”节目二十年历程(主持人 张敏)


             “心灵之旅”(1998-2018)二十年节目收藏上线

        杜克大学图书馆大卫·鲁宾斯坦(David M. Rubenstein)珍本及手稿图书馆收藏上线: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1998-2018)二十年全部按顺序编号的节目音频和(部分现有)与音频对照文字稿。点击链接,在页面最上方第一行“搜索栏”键入受访者名字(中文或汉语拼音),相关节目音频即可悉数同时检出显示,供收听或下载。欢迎新老听众朋友试用:

         链接:      https://repository.duke.edu/dc/journeysofthesoul                                                                         

                                                            




                   (RFA普通话网页“心灵之旅”栏目主持人张敏工作照)





在此采访编辑、主持制作“心灵之旅”节目二十年,完成最后一期节目后拍下RFA # 8 Studio

                                                  




                                                                 *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 节目与我的工作*


         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 ”访谈节目从首期开播到最后一期播出,走过二十年历程。

         我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节目部主持“心灵之旅” 访谈节目,担负采访、录音、编辑、播音、制作工作,与这个节目一起走过二十年路程。

        “心灵之旅”节目于1998年8月2日开播。我于2018年10月1日退休,“心灵之旅”节目2018年9月30日播出最后一期,历时二十年零两个月完成了使命,共制作播出(计算不包含重播)八百二十六期长度为三十分钟的短波广播节目。短波广播信号发射覆盖主要地区是中国大陆。


      “心灵之旅”节目播出时间(北京时间)

        每期节目首播:星期六下午1:00-1:30:

                          重播:星期日下午12:00-12:30;1:00-1:30;       

                                       星期一凌晨  1:05-1:35 

                                       星期二、四 下午1:30-2:00




                                




(使用到退休前一天2018年9月30日有效的的新闻媒体记者证)

*“心灵之旅”节目创始背景、最初设计与节目宗旨*


         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由美国国会拨款、美国国会广播委员BBG管理)于1996年3月成立,使命是面向无法接触自由新闻媒体之亚洲听众播放新闻以及资讯。1996年9月29日正式开始播送普通话节目。

         同年12月,我正在美国洛杉矶台福神学院(Logos Evangelical Seminary)修读硕士学位,被聘为驻洛杉矶特约记者,在校读书的同时兼职为自由亚洲电台采录报道与中国有关的地方新闻。

         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作记者、编辑。1989年支持民主运动,“六四”后被吊销记者证。1992年离开中国。

        1998年7月我于美国台福神学院毕业,获基督教研究硕士。7月4日来到首都华盛顿,受聘在自由亚洲电台总部全职主持三十分钟专题节目。


         当部门主管与我讨论节目设计时,有两种主持模式可供选择:一,魅力型主持人,遥请客座嘉宾、受访者加入专题谈话的同时,主持人同时加入讨论,参与发表观点;二,采访提问与倾听型主持人,邀请受访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亲历历史大事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或请受访者就某事件或话题谈看法。

         由于我来自新闻不自由的中国,深知在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中文普通话世界的新闻工作者绝大多数还身处没有新闻自由的环境中,因此我格外珍惜在美国作为一个中文普通话短波广播记者和节目主持人所享有的新闻自由。又因我大学本科学习历史专业,知道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非常希望我主持制作的节目能为将来的人们了解当今时代所发生的事情留下具有史料价值的真实记录。所以,我比较倾向于选择以上两种模式中的后者,刚好与我所在部门主管意向不谋而合。

         之后,确定节目名称为“心灵之旅”,希望受访者既讲述个人真实的经历见闻,又向心灵层面进深开掘,使叙事不流于表面。让节目不但记述事实,而且存留心史。

         “心灵之旅”节目最初向听众公开陈明的宗旨是:“回顾人生经历,诉说人生渴求,分享省思感悟。在‘心灵之旅’节目中,让我们彼此相识,心灵相通。以个人见证时代,从社会反观自己。无论成败得失,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心灵之旅上的一行脚印。”


  * “心灵之旅”节目主要采访方式*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短波节目发送的信号一直处于中国大陆不同程度的干扰中。

         自由亚洲电台没有派往中国大陆的记者,仅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国家和地区聘有特约记者。在华盛顿总部工作的记者和主持人很少(只是偶尔可能)被派往华盛顿DC以外美国各州,或美国以外地区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采访。所以,采访主要通过电话。

         在制作“心灵之旅”节目的二十年里,因为采访对象多为当代中国历史与现实重大事件当事人,他们多数居住在中国大陆。我的采访主要通过电话……越洋电话或美国国内长途。偶尔也有机会在RFA录音间或新闻事件现场面对面采访。

由于华盛顿DC使用美东时间,冬令时与中国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美东夏令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3小时。因为采访历史人物和突发事件通常不是能够快速完成可以速战速决的工作,跨越半个地球的采访更是有多方面困难。例如,时差日夜颠倒,受访年轻人白天上班,愿意利用晚上时间受访,而他们的家人不愿意太晚来电话打扰,我这边就要争取对方晚上(我这里早晨)早些采访,通常要比规定上班时间提早一、两个小时。夏季时差13小时,要尽量更早;而住在中国的受访老人晚上休息较早,愿意在北京时间上午受访,又不能太早,免得影响他们家人的休息,这样就要在我这边时间的晚上,尽量晚一些,于是我就必须延后下班……

如果遇到追踪的案件开庭,或某些举世关注的事情必须及时报道,还需要在录音间工作台条案下铺开睡袋随时守候。


 * “心灵之旅”节目早期选题及节目特点*


        我知道自己是这个时代中文记者中为数不多有幸身处自由世界享有“新闻自由”的记者,非常珍惜这份自由。

 1989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当局对新闻出版管控越来越严,“防火墙”越筑越高。有关中共建政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依然是禁忌话题,大量史料收集和研究工作障碍重重。

因中国大陆“新闻自由”迟迟没能到来,太多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历史上曾发生的事情不能及时被记录下来,供今人和后人了解研究。我想,虽然自己力量微弱,但责任不可推卸。

        

        “心灵之旅”节目开播在1998年8月,当时中共建政已快满四十九年,共产中国的历史见证人们大多已进入中老年,尽力留存他们亲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声音资料,具有“抢救”意义。

         

         从“心灵之旅”节目初期,我锁定选题和采访的第一方面重点:即尽最大努力寻觅和采访居住在中国大陆及世界各地的中共建政后历次政治运动、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以提问和对答形式制作访谈录播出。

        从“心灵之旅”八百二十六期节目总谱可以看到,早期选题(1998---2001)大多集中谈“反右”、“文革”、“上山下乡”、“八九民运”、“六四”屠城、“六四”后流亡、中共建政后各种运动总体回顾反思、二十世纪“国际共运”回顾反思等等。


 “心灵之旅”节目访谈线索与重点:

  1. 中国当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位或多位当事人、见证者谈他们各自经历和了解的有关这一事件的回忆与评论。即以某一历史事件为谈话中心。
  2. 中国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见证者谈他们经历这一事件,及之前包括自己青少年时代个人与家庭故事,以及经历历史大事件之后人生际遇。即以受访者本人经历为谈话中心。

      

         因每期节目长度必须精确保证为三十分钟,必须对原始录音作剪接编辑。主持人除了在播出时穿插必要的人物事件历史背景介绍,及话题间过渡之外,都尽最大努力保持受访者谈话中的重要部分尽量保持在节目时间分配中占三分之二以上,让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原声口述音频能作为文字记录所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料留存于口述历史档案库中。   

        同时,我常常运用广播节目特有的“特写”功能,当受访者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历史事件时,插播与谈话内容相关的历史音响资料,或当时的歌曲,希望有助于再现受访者所讲述事件的背景、情境与氛围。


         在“心灵之旅”早期节目中,采访了《上海生死劫》作者、在美国的郑念女士(受访时83岁);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在美国的陆铿先生(受访时79岁);原中科院科学史研究员、老“右派”许良英先生(受访时79岁);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若水先生(受访时73岁);苏俄史研究专家蓝英年先生(受访时67岁);赵紫阳的政治秘书,1989年被逮捕入狱的中共最高级官员鲍彤先生(受访时68岁);中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六四”后流亡海外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任教的方励之教授(受访时63岁)和他的太太原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淑娴;……他们和很多同时代人在“心灵之旅”节目中留下作为历史见证人的珍贵受访录音。

      

*互联网为短波节目的保存和随时播放开辟了新天地 *


         随着互联网发展, 2000年前后RFA建立了网站,之后逐渐分别为九种不同语言部建立了各自的网页。普通话节目部有了自己的网页后,从最初以文字介绍部分节目,到逐渐有少量广播节目的音频文件有机会发表在网页上,直到后来为每个专栏节目开辟了专页。每期新节目通过短波首播之后,可以将音频文件和与节目声音文字对照打录出的文稿上网。

         最初几年,还没有将声音转变成文字的听写软件,音频转文字全靠耳听手打操作,这一过程耗时很多。因日常节目的采编播仍在连续滚动作业中,已经播出的节目来不及全部打出文字稿。

         但是无论如何,不管对于平面纸媒体,还是对于无线电广播,特别是短波广播来说,这一时期揭开了传媒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崭新一页。         

         始于上世纪初的无线电广播从它诞生起,广播节目乘着电磁波飞向太空,节目信号借助收音机被听众接收,听到节目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广播的声音瞬息即逝。节目内容音频文件的可保存性、可供反复取读性与纸媒体无法比拟。对于远距离传送节目信号并常常遭遇干扰的短波广播来说,要想在播出后保存节目声音和传播节目内容,更是非常困难。


         这里,我想插叙一个细节。“心灵之旅”节目曾经收到过听众来信,讲述中国大陆听友怎样在干扰声中寻找信号,用录音机录下节目,然后一句句听写出文字稿,在朋友之间传阅……这对我的工作无疑是极大的鼓励。

         

         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短波广播节目一旦播出以后,要想保留不含干扰声音的节目音频文件,只能由制作者自己保存原始录音带,至于后来的受众想听到以前的节目,就很少有机会了,更不要说随时选择收听。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传媒分类和分工:纸媒体报纸、杂志和音影媒体广播、电视都逐渐被互联网囊括。以往播出后即消失在太空中的短波广播节目,得以上网保存音频和文字,供听众随时在线收听、阅读文稿,并被其它媒体在尊重版权前提下转载使用。因此也使短波节目拥有了比传统短波广播节目更多得多的听众。

        

        从二十一世纪初到后来大约十五年里,RFA普通话网页功能逐渐成熟完善,各专栏播出的节目按播出顺序(另有按细分专题)陆续上网,形成便于检索的排列,并可长期保存。受众可以随时上网选择无干扰收听节目或阅读节目文字稿、搜素资料。

         RFA网站也公开声明,欢迎外网网站在尊重和注明RFA版权所有的前提下“二次使用”转载节目文字稿或声音文件链接,或被各方研究者使用。

       但是,由于上述十五年间RFA网页至少有两、三次全部改变制式挪移更新,现在Google能检索到的RFA普通话网页“心灵之旅”节目存档中,很多早年的节目已经遗失,有的只留下题目,已打不开音频;或者能收听到声音,文字稿已打不开。


现在Google能检索到的RFA普通话网页“心灵之旅”节目存档链接 ——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xinlingzhilyu



*有关节目文字稿的一些附带说明*

         

        谈到文字稿,附带说明:因为“心灵之旅”节目初创时互联网的使用还没有普及,那时RFA也还没有自己的网页。最初节目主持人工作量的确定,只是采访、编辑、制作、播音主持,不包含把声音打录成文字。所以在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时长三十分钟的节目,仍然只要求主持人采编播制作,按质按时播出,并不要求打录文字稿。

         随着互联网普及,RFA网页功能逐渐完善,考虑到让更多人有机会及时收听、快速阅读和传播节目内容,我在美东时间每周五夜里新节目首播之后,尽量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对照声音文件打录出文字稿,尽量争取在两天之后的周一回台上班工作时将声音和文字一起上网。

          因为节目文字稿是在这样背景下形成,所有的文字稿都是工作量之外的“周末业余产品”。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当周末遇有各种活动,或度假时,无暇打录文字稿,就会出现一些文字稿空缺。


*手机的普遍使用拓宽了“心灵之旅”节目的选题范围*


        随着互联网可以刊出短波广播节目的声音和文字稿并能长期保存这样划时代的技术进步,几乎同时同步,移动电话手机也逐渐被海内外民众普遍使用。就在这期间,中国各地维权运动兴起,诉求宗教自由、司法公正等等的维权个案和维权群体事件在各地爆发,参加者在现场可随时随地用手机接听电话接受采访,为主持人及时获取中国国内信息提供了便利。在美国可以通过越洋电话,采访尚无新闻自由的中国大陆新闻事件现场当事人和目击者,制作成节目再向中国大陆广播。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充了节目选题。


          于是,“心灵之旅”节目向听众公开陈明的节目宗旨扩展为:“《心灵之旅》节目邀请各界人士回顾人生经历,直陈新近实况,诉说心灵渴求,分享省思感悟。以个人见证时代,从社会反观自己。”

         此后的“心灵之旅“节目在继续关注中国建政后历次政治运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开始增加一些关注现实的专题。例如 :“走向幸福”和“关注中国女家女”(2001年1月起播出);“刘晓波诗选”(2001年4月起播出);“新书与作者”(2001年10月起播出);“中国宗教迫害报告(含多分题目、多事件追踪报道)”(2002年2月起播出);“书稿《阴阳陌路》背后的故事”(2002年4月起播出);“访重刑政治犯刘京生的妻子金艳明”(2002年7月起播出);“关注西藏:关于洛让邓珠,阿安扎西案”(2003年2月起播出)。


*追踪报道2005-2018年间中国大陆维权运动中几个要案*

        

 我是幸运的广播记者。随着二十一世纪初手机和网络逐渐在中国民间普及,虽然身在美国首都一个小小的录音间,大多靠电话采访,还是有越来越多机会采访到地球另一面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现场当事人。

例如,采访广东省要求民主更换村主任的太石村村民、土地维权的乌坎村民、曾经被围困在山东小村子家中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和他的太太袁伟静……        


        我于2010年开始使用推特。遇有采到独家新闻,会立即在推特上发出简要新闻,如果在夜间采访到独家新闻,会连夜赶作成三分钟左右的音频和文字新闻报道,先放在第二天RFA普通话新闻节目“亚太报道”中播出,之后再放到周五夜里更新的“心灵之旅”节目中播出详细内容。


    “心灵之旅”节目追踪报道了2005年—2018年间中国大陆维权运动若干个案。除以上提到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一些专题后来又有延展。如,“中国民间维权纪事”(2005年3月起播出),分列子题目“严正学的行为艺术”、“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太石村纪事”、、“维权人士郭飞雄”……因几个群体性维权个案,或几位维权人士案件一波三折长期不能结案,追踪报道又延伸分立了新题目:例如最初题目是“高智晟律师随访录” ,继而是“营救高智晟律师”再后来是“高智晟律师现况”……        

        

         以“维权人士郭飞雄”系列追踪报道为例,从2005年9月10日首集首播的“太石村纪事”中记录郭飞雄参与太石村维权,到2016年8月22日郭飞雄在狱中会见其兄,追踪报道历时十一年。其间郭飞雄两度被判刑入狱,第一次被判刑五年,第二次被判刑六年。“心灵之旅”节目记录了郭飞雄维权历程中的主要事件和他家人在这期间受访录音。直到我退休,“心灵之旅”节目停播,郭飞雄仍在狱中。

       再如, “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 追踪报道——        

       陈光诚先生2005年揭露临沂地区在计划生育中使用暴力,为农民提供法律帮助。2007年1月在律师被殴打、证人被绑架不能出庭的情况下,陈光诚被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和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判刑4年3个月。他被拘押前3个月遭警方绑架失踪没有折抵刑期。陈光诚的妻子袁伟静自2005年秋天以来,一直处于不同形式的监控中,多次被殴打。在陈光诚被囚禁的4年半中,法定一月一次探视,袁伟静只被允许探视陈光诚三次。
         陈光诚先生2006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对世界最有影响力一百人,后又获“麦格赛赛奖”和多项国际人权奖。从2005年9月起开始追踪报道,到陈光诚逃离故乡来美国,在美国出版著作等,追踪采访报道直至“心灵之旅”节目2018年9月30日最后一集,前后历时十三年,留下了有关盲人陈光诚维权历程每一阶段主要事件、他和她家人受访录音,及陈光诚在美国从事人权活动的翔实(录音和少量照片视频)记录。


*越洋电话连线采访国内处于监控下的维权者,即时报道举一例*

       

          2010年9月9日在山东临沂监狱服刑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四年零三个月刑满。通常监狱都在当天上午九、十点钟办理好出狱手续等候家人来接,但陈光诚的情况例外。

        为了能在陈光诚出狱后第一时间采访到他,陈光诚的太太袁伟静和我在前一天通电话做了准备,给了我一个以前没用过的备用手机号码。和以往袁伟静要去探视陈光诚(绝大多数中途都会被当地恶吏阻挡出不了村,或登上长途班车后被强行推下)一样,事先我们会约好时间,在她出家门前我打通她的电话,她不关机,把与我联通状态中的手机放在口袋里,可以录下一路所发生事情的现场声音。  


         2010年9月9日北京时间早晨6点多(美东夏令时9月8日晚5点多),我打通袁伟静的备用电话,她将手机保持在通话状态,出门走向长途汽车站。还没有走出村子,就被人拦阻,迎面有车子来。大约6点25分袁伟静见陈光诚在当局严密监控下被送回来。在监控的人正搬车上东西,还没有跟进屋子里的时候,陈光诚进家门刚刚坐下,大约6点30分。陈光诚用袁伟静手里与我一直连着线的备用手机在第一时间接受了我的采访,确认已出狱到家和他的身体情况。因担心监控他的人随时进门手机不保,只讲了一分钟。随后,我第一时间在推特发出这则独家简要消息,这则采访报道的文字和音频在RFA网页上发布(时间标注是华盛顿DC使用的美东时间9月8日)。美东时间9日音频文件在RFA短波“亚太报道”(新闻节目)中播出。典型体现了网络优势,它有能力使以往按广播节目表运行的传统短波广播节目插上“短平快”翅膀,提前被全世界受众听到。


        后来从网络消息得知,从北京时间9月8日夜里,美联社记者就守住临沂监狱前后两个门,记者们也随时注意网上消息。当他们看到我于推特和RFA网页发出陈光诚已经到家的消息,守在监狱门口的记者们就迅速赶往陈光诚家,但村子已经被控制,无法接近陈光诚家,而且监控者把陈光诚家里常用和备用手机搜走。因此陈光诚进家门后接受我采访那一分钟谈话,成为直到后来五个月里唯一传到外界的他的声音。直到五个月后,陈光诚夫妇设法传出几段视频,外界才略知他们被围困家中的生活状态。


         这次报道的声音与文字RFA网页链接: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xinlingzhilyu/zhongguominjianweiquanjishi/chenguangcheng/chgch-09082010203559.html


*追踪采访高智晟律师十三年,其间几度无踪可追,直到我退休节目停播,他仍在被失踪中*

   

         对维权律师高智晟的跟踪报道,第一部分记录高智晟律师事务所被停业后高律师的维权经历,题目是“高智晟律师随访录”(2005年11月起播出);高智晟律师被绑架抓捕后,开辟第二个题目“营救高智晟律师”(2006年8月起播出);后来高智晟律师被判刑三年缓刑五年回到家中继续从事维权活动,“心灵之旅”节目继续追踪报道的第三个题目是“高智晟律师近况”(2007年9月起播出)这个题目的采访报道一直做到第四十六篇:“高智晟律师被失踪逾一年,中国当局应速交代其下落”(2018年8月18日首播,10月1日我退休,节目停播)。

        一个历时十三年的追踪报道,其间几次因被采访者被当局强制失踪而无踪可追,直到记者主持人退休节目停播,都未能获知本系列追踪报道对象高智晟律师的下落。

         追踪报道到无踪可追,连至亲都不知其下落,这是怎样的时代?!

         “心灵之旅”节目以跨越13年的追踪报道,记录高智晟律师的言行、他的所思所想、追求与受难……记录高智晟律师所生活和几度被当局屏蔽消失的这个年代。

        直到我这篇文字落笔的2021年1月,高智晟律师仍然渺无音讯,生死不明。


*多媒体时代的“心灵之旅”节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初,几乎所有媒体不但拥有了自己的网页,而且视频、音频、文字都能及时在网页上与受众见面,并可以长期保存。传统平面纸媒体与广播电视(包括卫星电视)音影媒体原有的界限至此被完全打破。

        “心灵之旅”节目的采编形式也随之继续有所变化。在周一至周五采访到独家新闻,先在推特上发简要快讯,在普通话节目部安排下会尽快放到RFA普通话“亚太报道”新闻节目中播报;后来普通话网页增加了视频“亚太联播”节目,直至后来发展为卫星电视节目,“心灵之旅 ”主持人张敏周间如果采访到独家新闻、视频访谈,也会先行在上述节目中播出,之后在“心灵之旅”周五例行更新首播的节目中作更深入的报道。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前视频采访对华援助协会会长傅希秋(右二)、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左三)、狱中维权律师高智晟夫人耿和(右三)、狱中民主人士朱虞夫的家人(左一和右一)



轮值播报视频新闻节目“亚太联播”)



(担任RFA普通话首次卫星电视节目主持人,顺利完成后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2015年6月23日视频采访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先在卫星电视、后在“心灵之旅”节目中播出)


*“心灵之旅”较有代表性节目:当时独家采访或同时期其它中文媒体较少涉及的内容*


  1. 对《上海生死劫》作者郑念的长篇(面对面)访谈(1998年8月9日首播)。
  2. 关于美国爱荷华大学卢刚杀人案及后续反响访谈(1998年8月14日首播)。
  3. 访旅美画家刘虹女士:讲述人生经历,谈特殊的父女关系(1998年9月19日首播)。
  4. 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陆铿传奇(1998年11月29日首播)。
  5. 忆“文革”中因“上海李明匿名信 ”被杀的徐惠昌(1998年10月10日首播)。
  6. “文革”中畸形时代的特别婚恋(1998年10月17日)。
  7. “文革”中知青的“世界革命梦”(1998年11月7日)。
  8. 跨国婚恋中的政治与文化(分别于1998年11月28;12月5日;12月12日首播节目)。
  9. 忆“文革”中撰写发表《出身论》被枪杀的遇罗克,五集系列节目(1999年2月27日首集首播)。
  10. 介绍《沉沦的圣殿》访其中地下文学组织“太阳纵队”和“X诗社”人物的六集系列节目(1999年7月3日首播)。
  11. 纪念文革“红八月”四集系列节目(1999年8月14日首集首播)。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八集系列节目(1999年9月11日首集首播)。
  13. “回首二十世纪”十二集系列节目(1999年12月11日首集首播)。

      14. “与癌征战”四集系列节目(2000年7月1日首集首播)。

      15. 《生者与死者》四集系列节目(2000年9月16日首集首播)。

      16.《中国的忧思》六集系列节目(2000年10月14日首集首播)。

      17. 吴祖光、吴霜父女两代人的故事五集系列节目(2000年11月25日首集首播)

      18.  悼念苏冰娴(2001年2月4日首播)。

      19.  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新书《我家》和其中人物七集系列节目(“文革备忘录”之一至之七:   

               2001年3月3日首集首播)。

      20.  秦城监狱的8901号囚徒——鲍彤四集系列节目(2001年7月28日首集首播)。

      21.  钦本立与《世界经济导报》(2001年8月11日首播)。

      22.   杨佩春的故事两集系列节目(2001年12月22日首集首播)。

      23.  “红八月”四集系列节目(“文革备忘录”之九至之十二,2001年8月18日首集首播)。

      24.  “九一一”反应与反思三集系列节目(2001年9月15日首集首播)。

      25.  “九一一”荧屏上的最后身影(2001年10月6日首播)。

      26.  《鲁迅与我七十年》与作者周海婴两集系列节目(2001年11月24日首集首播)。

      27.  悼念王若水先生三集系列节目(2002年1月12日首集首播)。

      28.  中秋特别节目:独特的婚礼,奇妙的姻缘(2002年9月21日首集首播)。

      29.  至今没有得到“改正”的“右派”林希翎七集系列节目(2003年1月11日首集首播)。

      30.   追思金尧如先生三集系列节目(2004年1月31日首集首播)。

      31.  寻找林昭的灵魂两集系列节目(2004年4月24日首集首播)。

      32. 八九“六四”十五周年(八九“六四”专辑第十五至二十一集2004年5月22日首集首    

            播)。

      33. 访林昭的胞妹彭令范(2005年2月26日首播)。

      34. 《寻访“六四”受难者》与作者丁子霖(2005年6月4日首播)。

      35. 《父母昨日书》与编辑者李南央三集系列节目(2005年7月2日首集首播)

      36. 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来美前)六十五篇(来美后)多篇追踪报道(2005年9月10日首   

             篇首播)

      37.  太石村纪事十篇追踪报道(2005年9月10日首集首播)。

      38.  高智晟律师随访录十九篇追踪报道(2005年11月12日首集首播)。

      39.  失去的古都,失去的家园(2005年12月24日首播)。

      40.  维权人士郭飞雄一百篇追踪报道(2006年8月12日首播)。

      41.  关注西藏:《诗从雪域来》与《西藏流亡诗选》两集系列节目(2006年8月2日首集首 

              播。

      42. 营救高智晟律师十篇追踪报道(2006年8月19日)。

      43.  在华盛顿DC获“2007环球领导奖”的四位中国妇女(2007年3月17日首播)。

      44. 《云天孤雁待春还》与编辑者李南央三篇系列报道(2007年4月21日首篇首播)。

      45.  高智晟律师近况四十六篇追踪报道(2007年9月15日首集首播)。

      46.  专访傅希秋牧师:宗教自由——第一自由(2008年2月8日首播)。

      47.  胡佳案一审宣判侧记(2008年4月3日首播)。

      48.  睹物思人祭爱子、也忆“八九”诉求声(2008年4月4日首播)。

      49.  林昭胞妹彭令范(长篇)访谈录(仅有文字版,纪念林昭遇难四十周年,2008年4月28   

              日RFA 普通话网页首发)。

      50.  再谈卞仲耘之死:聚焦六六“八.五”(2008年9月6日首播)。

      51.  高耀洁和她的回忆录《高洁的灵魂》两集系列报道(2009年1月10日首集首播)。

      52.  庆祝方政获得自由新阶段&方政回忆他在“六四”清晨失去双腿(2009年10月3日首    

             播)。

      53.  林希翎最后的日子&葬礼追思在巴黎举行(2009年10月3日首播)。

      54.  方政站起行走庆祝晚会在国会山举行(2009年10月10日首播)。

      55.  贺岁专题“走向幸福:夫妻沟通、婚姻成长”两集系列节目(2011年1月29日首集首  

             播)。

      56.  牧师联名请愿无回音 北京守望教会处境更危险(2011年5月28日首播)。

      57.   纪念王若望先生逝世十周年三集系列节目(2011年12月15日首集首播)。

      58.   乌坎村纪事五集系列节目(2011年12月23日首集首播)。

      59.  纪念方励之先生两集系列节目(2012年4月14日首集首播)。

      60.  纪念胡绩伟先生两集系列节目(2012年9月22日首集首播)。

      61. 专访齐崇淮妻子焦霞:在生命和婚姻的关口两集系列节目(2012年11月17日首集首播)。

      62.   专访宋永毅三集系列节目(2013年6月22日首集首播)。

      63.  王晶垚的声明与评刘进、宋彬彬的道歉四集系列节目(2014年2月1日 首集首播)。

      64.  访谈:农村矿区难属与菜地墓碑,两会后访六四难属<之二>(2014年3月22日首播)

      65.  八九“六四”二十五周年纪念与回忆八集系列节目(2014年4月26日首集首播)

      66.访谈录:高瑜自述人生经历十集系列节目(2014年7月26日首集首播)

      67.   狱中王炳章弟弟妹妹RFA 总部视频访谈录音两集节目(2014年9月27日首集首播)。

      68.  访谈:《没有墓碑的草原》九集系列节目(2015年1月10日首集首播)。

      69.  关注西藏(六):丹增德勒仁波切被宣布狱中去世 回放12年前报道三集系列节目(2015 

              年7月16日纪念节目首集首播)

     70. 亲友贺巫宁坤九五华诞  夫人叙六十载患难情深  现场录音与采访(2015年10月3日首播)。

     71.  资深访民章冬翆访谈录四集系列节目(2016年1月9日首集首播)。

     72.  当年“文革”与当今中国七篇系列访谈(2016年5月16日首篇首播)。

     73.  《河殇》三十年三集系列节目(2017年3月4日首集首播)。

     74.   林昭就义四十九周年回放:林昭亲友忆林昭(2017年4月29日首播)。

     75.   纪念一位天安门母亲徐珏两集系列节目(2017年5月6日首集首播)。

     76.    纪念北大“五一九”民主运动60周年两集系列节目(2017年5月27日播出)。

     77.   “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专访王友琴两集系列节目(2017年11月4日首集首播)。

     78.    郦曼茵女士访谈录四集系列节目(2018年3月10日首集首播)。

     79.   刘晓笛先生访谈录四集系列节目(2018年7月21日首集首播)。

     80.   中华人民共和国69年:纪念非正常逝去的生命(2018年9月30日首播)。


*例:接受“心灵之旅 ”采访的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



                                                 


                                “心灵之旅”节目受访者:《上海生死劫》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作者郑念(Nien Cheng)女士









                                               

                                            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陆铿先生



                                           

                                                      中国持不同政见天体物理学家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方励之和夫人李淑娴




                                                

                                                         至死未获改正的右派林希翎

                      1953年从军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照

     

    专访旅居法国的至死未获改正的“右派”林希翎女士,长篇讲述一生经历。直到她2009年9月21日去世前四、五天,在巴黎医院病床边接受我的视频和音频采访,留下珍贵史料。

          据中国当代史研究专家丁抒先生的研究报告,在1957年中国“反右”运动中,有至少55万人被打成“右派”分子,如果加上“中右”、“右言”分子,受到各种处分被划入另册的共约有120万。二十年后,1970年代末,中共给55万“右派”履行“改正“手续,仍近一万人没有到改正,其中有六位最著名:罗隆基、章伯钧、储安平、彭文应、陈仁炳、林希翎。林希翎是最后逝世者



                    


                          (2009年林希翎 逝世前几天在巴黎病房接受我采访)


        视频RFA网页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yQLGT5Xc





                                  

                                               

                      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                 “八一八”后给毛泽东写信

                      城楼检阅“红卫兵”的毛泽东                   反对“文革”的大学生王容芬

                                                                                                    


王容芬在“心灵之旅”节目中朗读这封。——

“尊敬的毛泽东主席:
请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想一想,您在干什?
请您以党的名义想一想:眼前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请您以中国人民的名义想一想:您将把中国引向何处去?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场群众运动,是一个人在用枪杆子运动群众。
我郑重声明:从即日起退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致礼!

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四年级一班学生 王容芬
1966年9月24日”

       王容芬在“心灵之旅”节目中详细讲述她写信前的心情,后来自杀未遂、被判刑入狱的经历……




                                        

                                 在“心灵之旅”节目中接受采访时期在德国的王容芬博士




                                           

                                    (倡“人民性”丢官的《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



         “心灵之旅”节目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王若水先生、流亡海外的原香港《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先生、中国著名作家吴祖光先生、刘宾雁先生。采访了唯一探访过狱中林昭的北大著名学生“右派”张元勋先生,还采访过其他中国著名“右派”例如沈泽宜、谭天荣、陈奉孝、李淑娴等等,对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先生作过长篇专访,采访过“六四”难属丁子霖、张先玲、徐珏和苏冰娴女士等……留下他们讲述个人故事和亲历历史事件的声音。

         

         随着时间飞快流逝,我在RFA总部第八号Studio同一个位置上,从四十七岁坐到六十七岁退休。而上述在我节目中受访的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中的多数人已经先后离世,那些被打捞留存的史料更显宝贵。


*多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短波广播节目的变身与多渠道传播*


回顾短波传送信息的历史大约始于1900年代初。短波国际广播快速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有55个国家有对外国广播,其中多数是短波广播。

二战结束后,例如VOABBC和开播于19969月的RFA等短波电台对红色共产等专制国家播出被封锁的新闻和认为“敏感”的其它信息。而中国、朝鲜等箝制新闻言論的國家则花费重金作无线电干扰,利用噪音、民乐和官方广播等覆盖上述节目,以本国百姓民脂民膏作经费,阻挡本国百姓获取外界信息。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必将永远结束的时代。然而,人类历史进程之长,与人生命之短,形成的反差太大,当全人类共享新闻自由的时代来临,很多真实故事的主人公早已离去,他们亲口讲述的人生经历弥足珍贵。


     冷战时期,红色共产国家也以多种语言通过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国作短波广播,如莫斯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平壤广播电台、东德的柏林国际广播电台、地拉那广播电台等等。冷战结束后,这些国家的官方国际电台名称随之改变。以上电台并没有受到自由世界的干扰和屏蔽。


在专制国家,外国短波广播的忠实听众在干扰声中艰难接收信号,成为他们难忘经历的一部分。我自己青少年时代也和千万听众一样,有把收音机紧贴耳边,甚至蒙在被子下收听“美国之音”的经历:小心移动旋钮,躲避干扰、捕捉信号……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几十年后,当我坐在美国首都的录音间里,无论是采访还是播音,我能够理解受访者和听众的心情。


在短波广播最早的几十年里,节目飞向空中,播完就无影无踪了。

1980-1990年代,录音机在中国民间普及,有些听众把短波节目录下来反复收听,在干扰声中仔细分辨内容,以手写文字记录整理,在朋友中传看。

多年后,有听众传给我他保存的几份我主持的早期“心灵之旅”节目记录稿照片,令我我非常震撼、非常感动。可惜我现在一时找不到这几张照片,如果找到,我会补在这里。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普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出现,对短波广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把短波节目声音文件放上网页,既能无干扰收听,又能长期保存。但是把声音转换成文字的工作量很大,而听写软件的出现还只是最近几年的事。    

我所主持制作的每次30分钟节目,打录成文字、校对、加小标题……至少需八、九个小时,这部分工作并不计入电台工作量,但确实能更广泛传播,转载到更多中文网、更长久留存。

多年来我用周末大部分时间坚持做这项义务工作,文字稿被多家中文网刊转载,有的网刊还为我的文字报道开设了专栏:


例如:网刊《中国事务》-“专栏作家”-张敏 

到现在收存了我的三百四十多篇文字,其中绝大多数是从节目声音文件转录的文字,

链接——


http://www.chinaaffairs.org/gb/ArticleList.asp?writerID=65


        

          因为多年积累了一些节目文字稿,其中部分篇目后来被编辑成书,从2012年起,香港“溯源书社”开始出版我的多卷本广播访谈报道集《穿墙的短波》,第一卷《记录红色中国》(2012年10月出版)、第二卷《红潮沉浮录》(2014年2月出版)。

第一卷内附DVD两小时节目选段音频光盘;第二卷附光盘含总长五个半小时节目选段。 

以上两卷纸质本书籍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杜克大学东亚图书馆等几所美国大学图书馆收藏。   

原计划《穿墙的短波》丛书出版六卷,因香港铜锣湾事件,溯源书社迁往台湾,后主编孟浪先生病逝,丛书出版搁置。




    

 

    《穿墙的短波》第一卷《记录红色中国》(2012年)和所附含总长两小时节目选段的DVD              

 

    (《穿墙的短波》第二卷《红潮沉浮录》(2014年)和所附含总长五个半小时节目段的DVD)


 

(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杜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图书馆收藏   

《穿墙的短波》第一卷《记录红色中国》和第二卷《红潮沉浮录》通知信件)



又:《穿墙的短波》第一卷还被编辑成电子书上网:《记录红色中国》链接——


http://radioredchina.blogspot.com/



    另,将“心灵之旅”部分节目按专题编辑电子书:《良心犯的母亲妻子和女儿》,链接——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oZACwAAQBAJ&printsec=frontcover&hl=zh-CN&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



*2017年春夏“心灵之旅”节目音频和文字有短暂机会送进微信群,受到热烈欢迎*


    2017年“心灵之旅”节目制作播出进入第十九年,开播时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婴儿,此时已是青年人。他们生长的时代,中国大陆之外世界的广播被干扰、互联网被“防火墙”阻隔。

随着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在中国民众中普及,又出现很多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例如“微信”和“微信群”,让我有机会将多年来制作的节目,逐一转换成MP3文件,发送给微信朋友或直接发给由少则几十人,多则四、五百人组成的微信群。

最初,我对发送十几年前的节目是否会受欢迎没有信心。但反馈的好评大大超出我的预期,群友们觉得话题很新鲜、很珍贵,并不过时。我很高兴、很受鼓励,也感觉有些悲哀。


由于“微信”音频和文字是借助手机通话系统直接进入“墙内”,网警监视也很严,有些文字稿中有所谓“敏感词”,遭过滤删选后全篇都会被拦截,音频节目被拦截的几率稍低,但一经发现“涉敏”也会被拦截,或送进墙内不久就被以“过期作废”消灭,打不开。

有心的群友们留意我每天发节目时间大约在晚11点,就等候接收,马上转存电脑,之后才睡觉。还有些群友把已存入电脑的节目清单截图给我,希望我检查遗漏再给他单发补齐……

还有些国内群友在校友聚会时请每人带来U盘,复制微信群收到的“心灵之旅”节目再传播……

各种反馈不但是对我工作的鼓励,也是对多年记录和抢救史料所具有价值的认定。

以下仅选几例反馈信息——

 

 

 

 


*“心灵之旅”节目获奖目录*


 RFA Mandarin Service  Zhang Min:


 1.2001 The New York Festivals World Medal (Bronze)

     Journey of the soul: “Remembrance Of Su Bingxian, The Mother Of  A Tiananmen Massacre Victim ”.


2.2002 The New York Festivals World Medal (Bronze)

      Journey of the soul: “ Three-Part Feature  Series: Red Terrorism   During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在 New York Festivals 颁奖典礼上)

 


(2001、2002 The New York Festivals World Medal  Bronze)




  3.  Outstanding Writer for the year 2002 

      Presen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Chan’ s Journalism and Culture 

      “This Award is presented to Ms. Zhang in recognition of her contributions in media. Ms. Zhang host “Journey of the Soul” a highly compelling program on Radio Free Asia. Ms.  Zhang uses her fine journalistic insights and utmost sensitivity to interview democracy activists and dissidents. In addition to broadcasting. Ms. Zhang has also documented many harrowing  accounts of Chinese persecuted in the Mainland. She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 democracy movment and we greatly respect and appreciate her efforts.”


 




4. RTNDA the Edward R. Murrow Awards 2002 Regional

   Journey of the soul: “Died for Others”.


5. RTNDA the Edward R. Murrow Awards 2003 Regional

   “Pang Meiqing, Survivor of Beijing 6/4 Massacre in 1989”. 


6. RTNDA the Edward R. Murrow Awards 2004 Regional

      Journey of the soul: “ Special  23rd Birthday Party for Ms. Liu Di. Detained Beijing Cyber  Writer .”

 

 

(2002、2003、2004 RTNDA the Edward R. Murrow Awards Regional)



 7.2002 Gracie Allen Awards 

     Presen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n Women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Journey of the soul: “Moving Toward Happiness :Where is the Path ”


8. 2004 Gracie Allen Awards 

      Presen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n Women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Journey of the soul: “ Special 23rd Birthday Party for Ms. Liu Di. Detained Beijing Cyber Writer .”


       

 (获2004  Gracie Allen Awards,在世界各国女同行中)

 

(第七、第九届两次获Gracie Allen Awards

 

    

2002 2004  Gracie Allen Awards



9. RFA Zhang Min With profound thanks and recognition for her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 to the mission of Radio Free Asia from 1996-2018.

      

         Her award-winning programs at RFA promote press freedom and give voice to so many human rights activists, lawyers and champions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China who would otherwise be silenced by their government.

   Her tireless commitment to these causes will be lasting inspiration for us all.

         (2018年9月30日退休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获RFA颁发终身成就奖)


                                         2025年3月31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